为什么说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历史“写真集”?
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宽25.5厘米,长525厘米,描绘了北宋时期,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地区,清明时节赶集的情景,是反映北宋年间民风、民情、民俗的绘画。张择端是宋徽宗时代宫廷画院的院长。画中描绘了550多位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、不同职业、不同身份的人物。虽然每个人物仅仅有火柴棍大小,但挑担人弓腰耸肩的姿式、拉车人吃力的样子、 溜达的人闲散的神情、 达官贵人高傲的态度……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。画家还画了五六十匹牲畜, 其中有驴、马、牛、骡子、骆驼等。还有20多辆各式各样的车、轿,20余艘不同的船只,30多幢形形色色的房屋,数百棵姿态各异的树木,无一不刻画得精确细致, 真可谓巧夺天工。 《清明上河图》不仅是艺术珍品,还是重要的历史文献, 它是宋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,遂有宋代历史“写真集”之称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