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知识有哪些
非遗是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简称,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定义,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、团体、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、表演、表现形式、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和文化场所。
按照全国通行的非遗认定标准,非遗项目需传承3代以上,至少100年的历史。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:长城、活字印刷术、京剧、中国书法、中国针灸、二十四节气、珠算、古琴艺术、中国剪纸、皮影戏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五个领域:口头传统和表述,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;表演艺术;社会风俗、礼仪、节庆;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;传统的手工艺技能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的认定,主要有五条标准:被认定人所传必须是祖先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;被认定人必须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;被认定人必须原汁原味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;被认定人必须愿意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后人;被认定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、权威性与影响力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